浙江
400-0160-999
公众号
微博
小红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辅导资料
辅导资料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求生存同样求生态, 盼温饱也要盼环保
发布时间:2019-10-11 09:02:16    |    发布人: 博学教育    |    点击次数: 173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工业文明带来丰裕物质成果,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然而,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也随之而来。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国人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人民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等良好生态的需求更为迫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追求。

公民环境权,是公民所享有的在健康、舒适和优美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紧盯蓝天、碧水、净土,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牢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高效有序,公平普惠的环境权益得到保障。

甘肃临泽干部群众在荒漠中用麦草制作阻沙网 王将 摄

大国生态文明理念启迪世界

“太阳和月亮一个样,白天和晚上一个样,鼻孔和烟囱一个样。”这是过去兰州人对环境状况的无奈调侃。甘肃兰州,曾是“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20多年前登高远眺,巷道里家家户户煤烟炉冒出的烟、单位锅炉房的黑烟夹杂着重化工企业喷出的滚滚浓烟,聚在兰州上空久不散去,形成厚达千米的逆温层,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大锅盖”。

经过短短几年污染治理,兰州迎来“兰州蓝”,稳定退出全国十大空气重污染城市,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压在兰州人头顶几十年的“大锅盖”自此摘除。

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然而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执政党的行动纲领,则是中国共产党做出的全球创举。党和政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要蓝天、要碧水、要净土”的所想、所盼、所急,力求为全体人民供给优质生态产品,普惠共享的公民环境权持续兑现。

《2018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达到“十三五”规划时序进度要求。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在解读报告时表示,我国天空越来越蓝、江海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美。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走上绿色发展之路,是对全球生态文明的巨大贡献。“中国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希望之光。”最早提出“绿色GDP”的学者之一、美国知名人文学者小约翰·柯布说。

跨越西方传统发展道路的生态文明新理念吸引了全球目光。2013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7次理事会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在国际社会得到认同与支持。3年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又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经验,正在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正视环境保护欠账

黝黑的矿洞深不见底,破碎的山石覆盖草甸……两年多前,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因生态环境问题被中办、国办通报。通报称,保护区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问题严重。长期以来大规模的探矿、采矿活动,造成保护区局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

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只是数十年片面“发展优先”带来问题的缩影。一个迫切想让百姓过上富裕日子,迫切想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人口大国,只用了半个多世纪,就走过发达国家两三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兼之中国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承接了相当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两方面因素叠加,巨龙腾飞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空气污浊、雾霾来袭,河水从“淘米洗菜”变成“鱼虾绝代”,长期被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显现。

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全国1.5亿亩耕地受污染、四成多耕地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近1/3;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石漠化仍然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严重污染的劣V类水体比例达10%左右。

先发展、后治理,这条常规道路发达国家走了上百年,期间还外部转嫁了大量污染。然而在当今中国,脆弱的生态家底叠加巨大的发展体量,粗放发展的“老路”走不起。面对生态环境方面的欠账,如果不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以“断腕”之勇及时转变发展方式,就是最大限度为未来“止损”。

纳入总体布局,以制度保障环保

曾几何时,生态危机的警钟在多地接连敲响,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新疆卡拉麦里保护区“缩水”给煤矿让路、宁夏一企业向腾格里沙漠排污……中央及相关部委深刻剖析警示,问责风暴一轮比一轮迅疾,“史上最严问责”纪录不断刷新。

几轮震荡过后,涉事地关停整肃态度更加坚决,绿色发展转型目标愈加明确。过分攫取给自然带来的伤痕,在平静中缓慢愈合。

铁腕治标,制度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领域制度之网越织越密,法律屏障愈加牢靠。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党的十九大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体化的新进程。

2015年4月,我国首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同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八项刚性制度。

生态环保法制建设也不断健全。2013年,“大气十条”出台,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税法等相继出台,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作出相应修改。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从2015年开始实施,力度空前。

兰州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所长俞树毅认为,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90年代制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又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国正在逐步构建起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不仅正在成为各地共识,更汇聚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增长点。

甘肃省今后将不在祁连山这样的“母亲山”、黄河这样的“母亲河”上动心思、打主意,而是探索走出一条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绿色发展的新路。

2018年初,甘肃提出培育壮大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十大生态产业,聚焦绿色发展。“今年上半年十大生态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多点开花的良好势头。”1年过去,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维昌这样回顾。据初步测算,2019年上半年,甘肃全省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完成756.5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

重污染、高消耗项目拒之门外,低端落后产业调整淘汰,2019年钢铁企业全部退出,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确定为首位产业……重工业密集、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繁重的河北省廊坊市,正致力于走出一条产业结构调整引领发展的新路。

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单纯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在新文明观指导下的经济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方式、文化与科技范式等的系统性革命。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9月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的,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

2018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发出了“建成美丽中国”的进军号令:到本世纪中叶,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关口回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领的正是一条充分保障人民环境权益、造福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之路。正如兰州大学教授丁文广所言:“生态环境问题治理驶入快车道,生态环境保护的面貌焕然一新,当下是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成效最好的时期。”

申论热点 > 时政热点 > 综合知识 > 行测备考 > 面试技巧 

面试视频 > 笔试视频 > 题库练习 > 开课信息 > 大学生村官

分享到:

浙江博学成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6039167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2006-2024 www.bxgw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