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本卷为全主观题,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请在试卷、答题纸上严格按照要求填写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特别提醒:请在答题纸规定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作答无效。
案例分析题(根据所给的案例,回答后面的问题。50分)
案例一
资料一
很长时间以来,“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折腾了不少人,成为社会的痛点。《人民日报》2015年4月8日报道,落户北京的陈先生一家准备出境游,需要明确一亲人为紧急联系人,她想到自己的亲妈。问题来了,他需要提供他母亲是他母亲的书面证明。可父母在江西老家的户口簿,早就没有了陈的信息。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通过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5%的受访者及身边人曾遭遇过“奇葩证明”。不久前,中国传媒大学发布的“2015年媒体关注度十大榜单”中,“奇葩证明”名列十大“痛点”榜单之中。“奇葩证明”之所以成为一个难以忽视的关键词,是因为它集中折射出了民众“办证难”“跑证难”的辛酸,成为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的一个标识。
资料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王太元表示,“奇葩证明”有3个特点:一是毫无必要,比如对亲自领取养老金的老人索要“活着”的证明;二是让没有参与,不可能知情甚至根本不相干的人或单位为某事出具证明;三是某些事情根本无法证明。
什么都要居委会开证明,表明政府部门固守传统思想,管理落后,凡事都想着其他单位干;但更主要的是,转移责任、规避义务,将核实认证的责任转嫁给基层社区承担,社区的章就成“万能章”。“像无犯罪记录、未婚证明、精神正常证明等‘奇葩证明’,要么没有必要开,要么就是我们也不了解情况,是在没有法对此负责。”某街道派出所工作人员李某对此非常无奈。
办证,是职能部门的一项权利,给你办,还是不给你办,审批的速度快还是慢,都有很大的调节空间。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少数工作人员便借机刁难民众,吃拿卡要、谋取私利。日前,《人民日报》刊登了许多读者关于办证难的来信,或找个熟人帮下忙,三下五除二就办下来了。
一些政府部门之间还没有完成信息的互联互通,大家“各自为证”,个人有身份证,亲属关系凭户口本,社保有社保卡,生育情况找计生办,税务又是另一个系统。。。这就造成老百姓不断地在政府部门之间“跑断腿”“磨破嘴”,甚至有的还需要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之间进行循环证明和重复证明。
资料三
过去一年,为治理“奇葩证明”,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2015年,公安部官方微博晒出了18个不该由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民政部则明确,今后除办理涉台和哈沙克斯坦等9国的公证事项外,不再向任何部门和个人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要求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原则上一律取消,各地要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从源头上避免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
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继续大力消减行政审批事项,注重解决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对下方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
问题:结合给定资料,分析“奇葩证明”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20分)
要求:观点正确,分析有理有据,措施合理、可行,条理清晰,不超过350字。
案例二
资料一
伴随着塑料和泡沫材料的广泛使用,生活中存在的火灾隐患也更高。在易燃材料中加入“阻燃剂”,使其成为难燃材料,是从源头控制火灾发生的重要手段。“如果我居住的房间里没有使用阻燃剂,我会感到非常不安,因为这会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这句话出自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火灾研究科学家Jamie Grunlan之口。能准确说出“阻然剂’三个字,井会因未使用阻燃剂而感到不安的人,绝大部分是与Jamie一样的专家。普通公众,甚至常年从事科技报道的记者,连“阻燃剂”这个词恐怕都没有听说过。
阻燃剂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子与电气设备、家具以及建筑物和建筑材料四个领域,每天我们都与它“形影不离”。电脑的电路板上涂有阻燃剂,手机塑料外壳上涂有阻燃剂,电影院和剧院座椅和汽车座椅使用阻燃剂,公楼外墙保温材料也涂着阻燃剂。这些物品大都使用了高分子材料或聚合物(塑料、橡胶、化纤、涂料及粘合剂等),有些材料甚至被称为固体石油,很容易起火。
各国相关防火法规和标准都强制规定电子设备、建筑、交通工具中相应塑料部件必须满足阻燃防火要求,也就是必须添加阻燃剂。2013年韩亚航空公司航班失事和2005年法国航空公司航班失事两场事故中,由于使用在阻燃剂符合美国航空业对耐火安全座椅和货运飞机的规定要求,人们得以幸免遇难。据欧盟委员会评估,过去10年,阻燃剂的使用使得火灾死亡人数减少了20%。2009年英国政府的研究表明,英国为提高消防安全要求而颁布《家具与室内陈设消防安全法规》后,在2002年至2007年间,火灾死亡案例年均54例,非致命烧伤案例年均减少780例,火灾事故年均减少1065例。美国国家标准局商务处的研究表明,火灾时,与在无阻燃剂材料房间的人相比,在有阻燃剂材料房间中的人可逃生时间平均高出15倍。
资料二
中国阻燃学会秘书长周政懋教授说,大火的燃烧,要满足3个条件:可燃烧物质、达到物体的燃点和有氧气参与,缺一不可。去掉其中一种,就可以防止着火。
着火时,可燃物的分子会发生热裂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它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其它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而使燃烧继续进行下去,这就是燃烧的链式反应。溴系阻燃剂可以一定程度上去除自由基,直接干扰燃烧的链式反应,相比于其它阻燃剂,更能够广泛适用于阻燃各种材料。当然,阻燃剂的选择要兼顾诸多因素,比如与材料的兼容性、性价比、满足防火要求的能力、存储过程中保持阻燃性能的稳定性等等。不同阻燃剂根据其阻燃机理、与被阻燃材料的相容性等不同条件适用于不同被阻燃材料。
虽然溴系阻燃剂在保护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功不可没,但也在“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人体。科学界对于含溴阻燃剂影响健康的担心,首先来进源于一个针对瑞典母亲乳汁中多溴联苯醚的跟踪研究,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瑞典母亲乳汁的多溴联笨醚含量一直处于递增趋势。
200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吴永宁课题组在我国食品和母乳中检侧到四溴双酚A和六溴环十二烷。课题组称.目前中国母乳中六溴环十二烷的污染水平与欧洲、美洲和亚洲其他网家相近。2001-2003年,市场上的六溴环十二烷需求从16500吨已攀升到接近22000吨。
2013年5月,联合国《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通过一项禁令,在全球范围内禁止使用六溴环十二烷,欧盟也已经将六溴环十二烷认定为一种“被高度关注的物质”,同时呼吁分阶段淘汰这种有机污染物。
欧盟并未将绝大多数溴系限燃剂划为危险物或有毒物,正确处理时的危害性是小而可控制的。2006年欧盟对四溴双酚A的风险评估得出结论:它在使用过程中的释放最可忽略不计,对人体健康不构成威胁。2013年底,加拿大政府也公布了相似的评估结果。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的评估结果是:大多数被评估的溴系阻燃剂不存在健康隐患,其在食品中的存在不太可能引起担忧,这里包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六溴环十二烷和四溴双酚A。尽管如此,除了已被禁用的几种溴系阻燃,是否还有其他的溴系阻燃剂具有生物积累毒性,人们仍要求取得更多的科学数据。这是公众对使用溴系阻燃剂存在担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专家表示,绝大多数溴系阻燃剂不带有有毒标签,许多溴系阻燃剂的急性毒性低于食盐。溴科学与环境论坛中国副主席韩颂青博士说,在70多种商品化溴系阻燃剂中目前被全面禁用的只有一种六溴环十二烷,其他溴系阻燃剂仍被广泛使用。化学品的毒理研究及风险评估都是基于单一化学物质,而不是一类化学物质,笼统地说或断定一大类物质都有毒是不科学和不负责任的。
2014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发布了聚苯乙烯保温材料用阻燃剂HBCD替代品的最终报告,建议用于丁二烯苯乙烯溴系共聚物替代六溴环十二烷,因为该物质比六溴环十二烷的安全性高,并且已经在美国实现了商业化生产。陶氏公司成功开发了新型聚合型(大分子)溴系阻燃剂,已被用于替代六溴环十二烷,由于分子体积大很难穿透生物细胞膜区参与体循环及新陈代谢,因而不能对有机生物体构成伤害。
周政懋说,阻燃剂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行业,希望未来能研发出更加环境友好的阻燃剂。然而,在新阻燃剂被证明可靠之前,韩颂青并不建议盲目进行替代。“不仅没有必要,反而可能存在新的风险。”相对于应用历史久远的溴系阻燃剂,其他类型阻燃剂的毒理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较少。阿姆斯特丹大学2013年开展的“”新一代阻燃剂的生命周期反应”表明,
卤系阻燃剂的替代品往往缺乏足够的生态毒性测试。比如,2010年松下电器就曾经为迎合无卤要求而在其冰箱产品中使用红磷阻燃剂替代溴系阻燃剂,结果造成火灾隐患而不得不在当年召回36万台冰箱,并在更换的部件中重新使用溴系阻燃剂。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完全禁用溴系阻燃剂在某些领域是不现实的。对中国而言,对阻燃剂的正确使用和监管是同样重要的问题。“没有任何一部建筑物防火标准会写明‘要使用阻燃剂’。”周政懋说,“而是通过规定建筑材料要达到的防火性能指标来体现,要到达相应指标就要选择阻燃剂。”中国不缺标准,后发优势正在于我们的标准会更加严格、合理而科学,问题在于执行力度和执法力度到底有多大。
问题:
1.简答题:根据材料,总结阻燃剂使用的现状。(15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2.辨析题:应尽快研究其他类型的阻燃剂来替代溴系阻燃剂。(15分)
要求:先说明正确与否,再阐述理由,不超过200字。
二、作文题(阅读以下材料,然后按后面的要求作答。50分)
谷歌公司研发的围棋软件“Alphago”(阿尔法围棋)战胜世界顶级棋手李世石;已测试多年的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事故,致人受伤;微软公司的AI聊天机器人在网上说出“希特勒没有错”。这些事件将人工智能牵涉的伦理问题推到风口浪尖。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推进两个项目:“快速轻型机器人”(FLA)和“敌对环境下联合作战”(CODE),前者计划设计一款旋翼机,能够在没有外界操控的情况下以极高的速度在城市环境或建筑物内部敏捷地飞行;后者的目标是开发无人飞行器,将能够在完全与总部失去联络的情况下完成一整套攻击程序----搜索目标、锁定、跟踪、攻击、评估。它们将由可能促成“杀手机器人”的研发。对此,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科学教授Slmrn Rueesll认为,这些武器所具备的敏捷性和致命性将让人类陷入毫无招架之力的境地,“这不是我们多梦想的未来场景”。而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机器人专家 Sahins Hauret 则表示,公众无须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感到担忧。
在人工智能应用的各个领域都不乏审慎的声音,人们担心日益成熟的技术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之前,由一批人工智能科学家创立的“生命未来研究所”发表看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要警惕人工智能的副作用,并特别提到把人工智能的法律和伦理研究列为“短期研究优先项”,呼吁伦理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的合作。
结合以上材料,以“人工智能与伦理”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浙江博学成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6039167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2006-2024 www.bxgw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