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400-0160-999
公众号
微博
小红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辅导资料 » 综合基础知识
辅导资料
【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科技常识之地震
发布时间:2023-11-07 17:13:45    |    发布人: 博学教育    |    点击次数: 706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北纬37.16度,东经116.34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平原县王打卦镇附近。众所周知,实际生活中,我国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了多起地震,给震区的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中公教育建议各位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重视地震的成因、破坏程度、防震知识等问题。

一、地震知识的考情

这一部分主要考察通过结合时政考察地震成因、破坏程度、防震知识等内容。

(1)考查题量占比较为稳定。

(2)题目考查结合时政。

二、地震知识的考法:明确考查方式,把握命题新趋势。

三、地震知识的重点考查内容

地震成因一直是地震学科中的重大课题。如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等。比较流行的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板块构造学说。

(一)常见地震的原因和类型

(1)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

①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

构造地震对人类危害最大,几乎所有破坏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②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深度一般不超过10千米,这种地震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③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④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⑤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2)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

①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

②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③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

(二)我国地震分布

我国地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但我国又有自己特点。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这5个地区是:一是台湾省及其附近中国及周边地区地震分布海域;二是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三是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四是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五是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中南段。经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定于每年的5月12日。

(三)地震传播方式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其传播速度为5.5--7km/S。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其传播速度为3.2--4km/S。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所以地震发生时先上下颠簸,十几秒后再左右晃动。

沿地面传播的地震波称为面波(L波),是纵波和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故其速度小于横波,所以总是在横波的后面。

面波的传播较为复杂,既可以引起地表的上下起伏,也可以使地表做横向的剪切,其中剪切运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最为强烈。

 

想获取更多公考资讯、资料干货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博学公考”

微信咨询:18072923593 (王老师)      18072923682 (徐老师)

分享到:

浙江博学成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6039167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2006-2024 www.bxgw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