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公务员笔试已落下帷幕,这次国考热度回升,最热岗位的竞争甚至达到“万里挑一”,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博学教育第一时间对考生回忆的申论题目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度解读。综合分析试题,博学教育专家认为,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地市级)以“有与无”为话题,材料主要以事例型为主,其他为辅。在题目设置上,采取五道题目模式。总体而言,难度加大,尤其是最后的文章写作。
一、文章写作的话题仍然与“平衡、协调”等理念一脉相承。
2018年国考申论试卷(地市级)聚焦“有与无”,这个题目并没有用我们大家更加熟悉的“平衡、协调”,而“题眼”是“有与无”,文章务必点题时要点到“有与无”,这个话题,与当前中国社会的“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总体发展战略也是密切相关的。
而且作答这篇文章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文章开头点题要点到“有与无”,在材料背景下的理解。二是要能够论证清楚“有与无”之间的关系。
二、材料设置:材料以案例型材料为主。
2018年国考申论试卷(地市级)考试材料依然以案例和观点型材料为主,材料选取范围较广,古今中外相结合。材料中的“沙坝村”“L村”“李奶奶”“巴黎新桥”“月亮湾”的地下管廊“等均属于案例型材料。通过借鉴经验,吸取教训来促进我国更好的发展。
三、题目设置比较传统,稳中有变。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副省级)依然延续采取五道大题的命题模式,归纳能力是根本、侧重于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要求文字功底非常扎实。
其中第一题概述改革开放后土地政策的发展过程。其中的“发展过程”属于比较新颖的提问方式,而且这道题在作答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按照时间段的顺序进行归纳,要作到准确,有条理。
第二题分析为什么土地调整地方政府感觉压力大。据考生反映这道题目比较简单,材料给的比较直接,可以直接摘抄原材料,主要涉及到几个点(1)土地的类型分成两种,而其中一种类型的土地现在已经没有了,就没有地可以分;(2)出现了大量的土地被抛荒的状况;(3)中央的政策和L村的现实不相适应。(4)受到现有的法律限制。
第三题理解城市建设只重视经济和美观是短视的甚至是致命的。
这道题属于典型的句子理解题。延续最基础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道题考查的实质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城市建设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好材料中的巴黎新桥、富人与穷人、商业中心等三个例子,通过三个例子来体现为什么城市建设中不能只看经济和美观,还要考虑社会因素。
第四题地下管廊的讲解稿。
这道题属于应用文写作中的讲话稿,格式上要写标题和称呼,内容上要紧紧围绕着地下管廊的建设来写这份讲话稿,讲话稿重点围绕着市领导任组长、专家组织认证、资金筹备、城市建设的一体化来组织讲话稿。
第五题,以试谈“有与无”为题
这句话仍然是老子的一句话,与2017年国考副省级一样,都是老子的一句话,感觉最近老子同志比较忙。分论点要论证出有与无之间的关系,并且要联系到当今中国的土地问题的解决,城市建设的问题来共同论证。
文章写作可以借鉴的分论点:一、“有”的智慧--创新城市建设,城市建设中要在经济发展中更关注人的利益,土地问题的解决中要有创新点。二、“无”的理念—打破城市中各个阶层之间的围墙。三、论证“有和无”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综上所述,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副省级)聚焦“有与无”。博学教育专家认为,考生无论是在阅读材料还是作答题目时均需紧密结合当前现实背景,立足社会发展症结,强化锻炼公务员考试的基本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定能成功应对此次考试,让自己公职的“梦想照进现实”,开启人生新旅程的一扇大门!
浙江博学成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6039167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2006-2024 www.bxgw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