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400-0160-999
公众号
微博
小红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辅导资料 » 申论
辅导资料
【王哲天天申论系列】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们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04-17 11:34:45    |    发布人: 博学教育    |    点击次数: 1553

【热点·疫情防控常态化】推荐阅读《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们该怎么办?》,既有现象解读,又有一些对策。

 

“常态化”,中国的疫情防控迎来一个新阶段。“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习近平总书记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特别强调,认清当前形势,做好较长时间应对疫情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常态化意味着持久战,防控需要新思维。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推出地铁缩短发车间隔、社区24小时专人值守等“超常措施”,用“特事特办”的思路,在疫情防控的“紧”和复工复产的“松”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为战“疫”作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超常措施”终将面临“天花板”,必须尽快转变旧思路、研究新对策。要想守住前一段疫情防控的成果、扩大向好势头,必须提前筹谋、应势而动,以“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功夫,把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张答卷做好。

常态化防控要有系统思维。近一段时间,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大城市地铁缩短发车间隔,以突破设计能力的努力来应对人流增长压力,却很少看到“错峰上下班”真正落实为城市潮汐人流带来“结构性”改变。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双城生活”人士为了配合“返回即隔离”措施与家人长期天各一方,却很少看到城市群内部推动健康码互认为群众流动带来便利。我们常常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坚守阵地,却很少看到突破部门、行业间隔的轮替和支援;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开学遥遥无期、居家学习时间越来越长,却很少看到企业单位出台措施帮扶双职工落实居家办公看护。疫情之下,城市治理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摒弃“哪疼医哪”“缺啥补啥”的简单思路,跳出一时一地、一部门一行业的视野局限,以系统思维聚合力,用系统方法谋全局。

常态化防控要破痛点、解难题。受疫情影响,一些小微企业、个体商户受到较大冲击,甚至出现“复工复产即破产倒闭”的情况。上海市团市委面向青年创业者推出30亿元优惠利率贷款,解决了资金的燃眉之急。疫情有危也有机,重庆市商务委与阿里巴巴推出“春雷计划”,帮助企业挖掘数字化转型的机会。百姓生活哪里不便,政策的劲就该往哪里使;企业难在什么地方,政府帮扶的手就应该往哪里伸。叫好又叫座的战“疫”措施一定是从群众中来、从“缺口”处来的有效措施,是聚焦难点、化解痛点的“走心”之举,展现的是全局与局部相配套、当前与未来相协调、整体与重点相统一的“组合拳”。

常态化防控要用好科技手段,实施精准防控。在杭州城市大脑指挥中心,AI计算每两分钟完成一次全区域扫描。城市大脑的健康码系统,精准研判不同区域的疫情风险,实现分区复产复工。中央企业电商联盟搭建全国企业复工复产供需对接云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发布供需信息。数字健康平台微医在杭州上线“全球战疫平台”,集结国内三甲医院的医生为世界服务……新兴科技的发展,为战“疫”提升效率、节约人力提供了更多可能。向数据要“画像”,就能准确找出防疫风险、产业需求;向计算要“方案”,就能更快找到最佳路径、最优办法。利用科技力量实施精准防控,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就能更有力地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

实现常态化防控还需要全社会放下“非常心态”。一段时间以来,“老母亲”与在家学习的“熊孩子”相看两生厌,最大的希望就是学校早点开学。人们被困家中不能外出聚会,就盼着疫情的“非常态”早点结束。在疫情常态化的现实中,这种心态必须转变。其实,凡事都有两面。接纳孩子在家上学的事实,珍惜在家吃饭、和家人相处的时间,让一切自然发生,在新常态中开启新生活,未尝不能发现世界新的美好。

申论热点 > 时政热点 > 综合知识 > 行测备考 > 面试技巧 

面试视频 > 笔试视频 > 题库练习 > 开课信息 > 大学生村官

分享到:

浙江博学成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6039167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2006-2024 www.bxgw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