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新阶段,生产生活在逐渐恢复正常,但人们同时也遭遇新的困扰:随处都需填写的个人信息可能并没有得到妥善保管,炎炎夏日已到空调却不能开,体育课在一些学校竟成了“烫手山芋”……这些被普遍忽视的“小事”让人闹心,应该引起更多重视。
小事一:登记缺章法,表格随处扔,个人信息竟“裸奔”?
现场还原:当前,越来越多的社会场馆、经营场所逐渐回归往日的开放状态,不过进门前的填写、查验环节还是不少。半月谈记者还发现,各单位、各场所对健康信息的管理要求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有的在多人就餐时仅要填一人信息,有的则要填许多繁琐信息。如除了要填写联系方式外,还要求填写详细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极端的还要填身高。群众质疑,这样的登记是否必要?个人信息的保护谁来负责?在一家刚复工的KTV门口,几张写满了顾客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的登记表被随意堆在桌子一角,一阵风起,两张登记表被吹到了地上,几分钟过去,竟无人捡起来妥善保管。
记者点评:尽管不少地方在如何测温登记方面出台了规定,但具体到基层单位时,仍存在无序现象。在健康码使用日益便利的前提下,公共场所是否还有必要完成繁冗的信息登记手续?同时,确保相关信息的收集有度、合理、安全,也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小事二:没“令”不松口,有“方”难执行,空调难开为哪般?
现场还原:5月以来,全国多地气温快速回升,一些地方白天气温已屡次突破35摄氏度,“烧烤模式”的提前来临让百姓对空调的使用需求大幅增长。在一些写字楼办公室,不少上班族虽然自备了电扇、湿巾纸,但仍无法在闷热的环境下安心工作。在东部某省,虽然省一级层面已出台了疫情应急响应期间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使用指引,但半月谈记者在入住一些酒店时,仍被前台电话通知“最近中央空调不开放”。当问及“是否得知省里的最新规定”“何时才能再开”时,酒店回复“要等市里通知”。
记者点评:在新冠肺炎扩散蔓延初期,为最大限度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不少地方要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减少或暂停使用。然而,这项“出生”在冬天的要求,在疫情形势已发生变化的夏天,是否还要原封不动地执行下去?尤其是,有的省份在本已有相关指引与细则的情况下仍难落实,更不应该。毕竟,炎炎夏日不会因为“文件没发”“通知没到”而迟来一步。
小事三:倡议书一贴,宣传单一发,公筷沦为面子工程?
现场还原:半月谈记者前往某连锁中餐厅用餐,虽然在餐厅入口看见了印有“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海报,但在餐厅用餐时,商家并未提供公筷,一些顾客也未主动提出使用公筷。有顾客说,有的碍于情面,不好意思要求使用公筷,担心引起同餐人员的反感,有的则“从来没有这个习惯”。一些小型餐饮企业负责人透露,现在不少地方都在提倡公筷公勺,但多数是“凑凑热闹”“赶个时髦”——倡议书一贴,宣传单一发,广告招牌一写,“面子”上配合配合相关部门,至于“里子”上到底执行多少,“既不好说,也说不清”。
记者点评:疫情之下,人们对生命健康高度重视,此时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无疑会事半功倍,不应因为疫情缓解了,压力减轻了,而把推广公筷公勺的议题抛在脑后。要防止新风尚成为躲进账面里、躺在总结上的“面子工程”,警惕各类有名无实、走马观花的“表演”让文明新风的推广走样变形。
小事四:精力难分散,安全存隐忧,体育课成烫手山芋?
现场还原: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校已相继复学,“体育课如何上”“体育考试怎么考”的问题引起了多方关注。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出台了疫情防控下体育课教学的指导意见,但不少家长、老师对体育课的开设仍有顾虑。学生寒假“宅家”时间太长,一下子锻炼是否可以承受?本学期文化课教学时间本就紧张,是否还能“分散”精力到其他方面?疫情期间户外运动到底如何防护,要不要戴口罩?近期一些地方接连出现学生体育课上猝死事件,更加剧了各方的担忧。有中学体育教师向半月谈记者坦言,尽管现在多数学校不敢明面抵制体育课,但总觉得这是“烫手山芋”,不知如何对待。
记者点评:学校复学后通过合理的健身引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抵御病毒侵袭的重要手段,无论如何不可偏废,不可缺位。不能为了一时的“赶进度”或“保稳定”而对疫情防控下的体育课“另眼相待”。具体的开展形式和防护举措,社会和教育部门应共同做好研究,抓好落实。
浙江博学成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6039167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2006-2024 www.bxgw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