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享受医共体优质服务
来源:半月谈网
“以前老跑大医院,现在老伴身体不舒服在镇上就能看,家门口的医院就是方便。”六安市裕安区单王乡梁泊村村民王启发说。他的老伴患有慢性心力衰竭,之前看病都要到市里医院。随着乡卫生院心内科门诊开诊,王启发的老伴在乡卫生院就能得到很好的诊疗服务,这让王老伯至今仍感慨不已。
半月谈记者在安徽省六安市走访发现,为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等问题,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加强基层医院医共体建设,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
当下,该医院正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探索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医共体建设样本。
下沉资源,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积极推动基层医共体建设,努力实现“两下沉、两提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务人员下基层,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基层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该院先后派出刘发军在内的6批次36名骨干医师赴六安市5个乡镇及辖属村开展驻点帮扶。
“我们是带着乡村居民的就诊期盼下来的。”刘发军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驻点不久,他就走遍了全乡16个村卫生室,带领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加强心电监护、心电图应用、心肺复苏、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疗等多项新技术,迅速提升了乡镇卫生院的心内科诊疗水平,附近群众就诊意愿大大提高。
据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金平介绍,为切实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心放心的健康服务,该院年均派出医护专家近千人次,开展义诊、讲座逾百场;举办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和村医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及护理知识专题培训近百场;提供免费药品,服务百姓数万余人次。
在“刘发军们”的共同努力下,医共体内各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门诊、住院服务人数和业务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双向转诊,打造有序就医新秩序
去年4月的一个深夜,六安市裕安区单王乡王拐村卫生室,一位脸色苍白的中年女性前来问诊。该患者“突发胸痛3小时余伴多汗”,参加过相关培训的村医敏锐地意识到患者有心梗的可能,他立即将患者送到乡卫生院。乡卫生院在给患者做了心电图检查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立即给患者服用双抗药物,同时通过专人联系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一键启动导管室,进入胸痛中心急救绿色通道。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成功挽回了生命。
这样的远程会诊,并非个例。作为医共体牵头单位,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利用技术和平台优势,充分发挥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MDT)作用,为医共体内各乡镇卫生院首诊患者的转诊转院开辟绿色通道,多次成功挽救医共体区域内偏远村镇危重患者的生命。
此外,该院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互通共享水平,在医共体内建立远程心电、远程影像服务平台,累计接收远程会诊近千例,为相关危急病人的救治提供指导和支持,进一步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疾病诊治能力。
“为提高应对基层多发病、常见病以及急诊、急救能力,医院加大投入,分批接收医共体近百名基层医护人员来我院免费进修,每人受训至少3个月。”金平在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和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筛查,开展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慢性病常见病种收治能力的培训和带教,形成“早防、早管、早诊、早治”的良好氛围,推动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预防在基层”的分级诊疗目标。
发挥特色,突出心理卫生专科优势
2022年5月,一次乡镇坐诊中,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精神科医生余万庆遇到一个特殊的求助。
该求助人满面愁容,他告诉余万庆,自己的女儿是一名高三学生,近段时间睡眠差,整天提不起精神,成绩下滑得厉害,还流露出厌世心态。正当一家人一筹莫展时,听说镇卫生院有市里精神科专家来坐诊,急忙过来求助。听到这里,余万庆医生主动提出上门对孩子进行诊疗。在上门详细诊疗后,余万庆医生诊断出该学生患有抑郁症,立即给予其系统治疗。一段时间后,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睡眠正常了,脸上出现了往日的笑容,并顺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作为一家下辖六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综合性医院,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稀缺这一现状,该院精神卫生中心每周将会选派专家到多个基层卫生院坐诊,开展查房、业务指导,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市级精神科专家的诊疗机会。
谈及未来打算,金平告诉半月谈记者,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部署,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将进一步下沉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金平表示,全院上下正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今后将在医共体建设中更加充分发挥特色,突出心理卫生专科优势。为努力补齐基层精神卫生医疗服务较弱这一短板,该院精神卫生中心将继续通过诊疗指导、疑难病例讨论、操作示教等方式,对医共体区域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全面深入的“造血式”帮扶,并从病史采集、查体、辅助检查结果判读、诊断和治疗方案等方面,持续传授医学知识与技能,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想获取更多公考资讯、资料干货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博学公考”
微信咨询:18072923593 (王老师) 18072923682 (徐老师)
浙江博学成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6039167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2006-2024 www.bxgw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