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400-0160-999
公众号
微博
小红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辅导资料 » 申论
辅导资料
【王哲天天申论系列】天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
发布时间:2023-06-27 14:28:21    |    发布人: 博学教育    |    点击次数: 2781

天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

来源:人民网-天津频道

晨光熹微,天津津南区小站镇盛字营村村民齐熙彬来到田间,察看水稻生长——几天前,喷洒农药的无人机刚从他的324亩水稻田上空飞过。

日正中天,西青区辛口镇大杜庄村葫芦加工体验馆内,朱娜正细心教学生们如何制作烫画葫芦——通过制作葫芦工艺品致富的朱娜想让更多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玉兔东升,蓟州区下营镇郭家沟村的游客漫步山间,欣赏五彩斑斓的夜景——在这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几乎家家都建起了农家院。

……

今年1月,天津市委、市政府聚焦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提出实施“十项行动”,其中之一就是“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今年219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印发《天津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方案》,明确把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惠农富民作为根本目的,突出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重点任务,力争在现代化场景下、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天津正锚定目标,铆足干劲,在京畿大地绘写着“乡村巨变”的新篇章。

降本增效 发展现代化都市型农业

眼下,正值水稻分蘖期。站在津南区小站镇盛字营村马厂碱河边远远望去,盛坤田园家庭农场经营者齐熙彬的324亩水稻一片葱茏,长势喜人。

在这324亩水稻田中,有一条细细长长的土路。今年50岁的齐熙彬告诉记者,脚下这条土路的年龄比自己还大,“小时候和小伙伴天天在这条土路上玩耍,夏天还跑到对面河里洗澡,儿时的记忆就是土路两旁的水稻好高,大人们天天在地里从早忙到晚。”

如今,齐熙彬和自己的父母亲一样,守望着土路两旁的稻田。中午时分,齐熙彬一边悠闲地往太阳能杀虫灯里放药,一边感慨:“都是种水稻,可我比父母辈幸福太多了,从种到收根本不用操心,而且成本也大大下降。”齐熙彬介绍,自己种植的“金稻919”是专家根据土壤情况给精心挑选的,插秧、收割全部机械化,需要喷洒农药时只要打一个电话,合作的公司就派人和无人机过来了……

自从5月份水稻插秧后,齐熙彬干的最多的“农活”就是走路——每天沿着这条土路溜达,来来回回十几遍。“我就是喜欢观察水稻生长,一天一个样,看着让人心情好。”

“一篙御河桃花汛,十里村爨玉粒香。”傍晚,在藤蔓缠绕、微风徐来的庭院里,齐熙彬听着稻田中的蛙鸣,慢悠悠地念起了文人墨客描写小站稻的诗句。他还说,自己正考虑建一个农家院,“欢迎大家来这里感受现代田园生活,也希望能为传播家乡小站稻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和齐熙彬一样,滨海新区杨家泊镇付庄村村民李玉生的营生也是在水里“捞金”。

“你看这小鱼儿,在底下游行,吃饱了趴着不动行,就怕它上来漂!”面对前来学习的参观者,李玉生在自家养鱼池内,将自己近30年的养殖经验总结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李玉生今年养的鱼是半滑舌鳎,又叫鳎目鱼、龙利鱼,是中国传统名贵鱼类。自2021年开始,半滑舌鳎出现苗种雌鱼率较低、生长周期长等问题,导致养殖效益不断下降。怎么挑选优良品种,如何降本增效,这些难题可给李玉生愁坏了。

了解到李玉生的困难后,今年,杨家泊镇政府积极对接天津水产研究所和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研究所,及时反映企业、养殖户的诉求,寻求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支持。专家联合“把脉问诊”,开出了“鳎优一号”的药方。“鳎优一号”是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研究所培育出的半滑舌鳎新品种,2021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成为半滑舌鳎的第一个国审新品种。“鳎优一号”雌鱼率达到40%左右,成活率高,一年龄成鱼能达到2.5斤以上。

换了新品种后,李玉生还给40多个养鱼池全部安上循环系统,养鱼水经过生物池净化,过滤掉粪便、残饵后还可以循环利用,养鱼池的温度、含氧量也都用上了先进的监测设备。一套组合下来,李玉生的养殖成本下降了一多半。

被问到今年收入会有多少,李玉生嘿嘿一笑:“只卖鱼苗的话,保守估计500万元。不过,我还是想等秋天开始卖成鱼,一斤能卖90块钱呢!”

李玉生用现代化方式成功养殖半滑舌鳎的事在村里传开了。现在,隔三差五就有村民登门拜访李玉生请教养殖经验。杨家泊镇副镇长赵晓兵介绍,为鼓励更多村民投身水产养殖,下一步镇政府将积极对接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和天津市农学院,引进专家团队和新技术,对养殖户和企业进行指导,对接银行为需要融资担保的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同时推动地方标准的制定,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品牌影响力。

齐熙彬和李玉生的故事是天津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的生动注脚。在天津,不少村庄都经历了从“靠天吃饭”到现代农业的华美蜕变。天津有平原广袤、四季分明、山水林田湖草资源齐备的自然条件,还有雄厚的城市化、产业化基础,以及京津都市圈巨大的优质市场,在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上具有良好条件和独特优势,加之近些年的不懈努力,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接下来,天津将持续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突出发展品质农业、精致农业,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壮大产业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凝神屏气,朱娜手执电烙笔在葫芦上作画:左右轻轻描上两笔,再用更轻的力道在中间画上几道,一个莲花的花瓣就完成了。电烙笔“听话”地游走,不一会儿,一幅莲花盛开、水光潋滟的风景画展开在葫芦之上。

6月上旬的一个午后,在西青区辛口镇大杜庄村的葫芦加工体验馆,朱娜正在教她的学生们制作电烙画。

“葫芦本身具有弧度,难度比在木板上作画大,大家要注意温度、力度和运笔速度,一气呵成,因为稍有迟疑就会颜色过深,影响画面整体的美观性和协调性……”从小就学习绘画的朱娜,对烫画葫芦制作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一个个葫芦既能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又具备西洋画写实的美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对手艺人也有很高的要求。”

一说起葫芦,朱娜总是笑盈盈。朱娜的笑来自于可观的收入:画一个简单的小葫芦几十元钱,复杂一点的大葫芦几百元钱,而一个巨大且画作精美的葫芦能卖到上万元钱。靠在葫芦上作画,现在朱娜一个月的收入轻松超过2万元,和从前打工相比高出了好几倍。

赚到钱后的朱娜,不忘带领村民一起脱贫致富。现在,大杜庄村跟着朱娜学习烫画和景泰蓝掐丝工艺的村民已有30多人,并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通过制作葫芦工艺品,这些村民利用闲暇时间,每人一年增收2万多元。

为鼓励更多村民投身到葫芦加工产业,大杜庄村正在做新一轮规划。“我们将继续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各项安排,计划投资50万元将葫芦烫画产业与劳动教育研学相结合,让中小学生了解非遗文化,把这项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投资50万元打造新农直播间,打破工艺葫芦传统销售模式,拓展新时代农民创业途径。”大杜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毕红鸽信心满满:“相信目光看得远了,思考的角度多了,一定能给村集体致富带来新思路。”

在距离大杜庄村120公里的西刘举人庄村,娇嫩粉艳的食用玫瑰花开得正盛。走在村里的小路上,微风拂过,香气扑鼻。

见到记者过来,任克莲老远就招呼:“快进屋坐,我刚泡了一壶玫瑰花茶,自己家产的,可香了!”今年52岁的任克莲之前根本没想到,自己打了大半辈子工,还能在天命之年当上老板。

在村民眼中,任克莲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2016年,西刘举人庄村集体成立食用玫瑰种植合作社,任克莲身份的转变就此埋下伏笔。在看到食用玫瑰花带来的经济效益后,任克莲认真思考了几天,决定大干一场。

短短几年,在任克莲成立的广晟玫瑰种植基地,食用玫瑰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700亩。每年5月,基地里的食用玫瑰花相继绽放,整个村庄都变得浪漫起来。鲜花饼、玫瑰精油、玫瑰纯露、玫瑰花茶……从最开始的种植,到如今实现食用玫瑰花的全产业链发展,广晟玫瑰种植基地的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位于宝坻区大口屯镇的西刘举人庄村距离北京很近,任克莲紧跟风口,在北京请了一位直播带货达人为自家产品吆喝。“这两年玫瑰花一开,就有不少北京人来我这里赏花、采花、品味花茶。”任克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各种产品加起来,去年玫瑰基地产品的销售额有将近300万元,除去各项成本,能剩下几十万元。今年,任克莲打算在产值上再进一步,同时带领更多的村民一起深挖食用玫瑰花的经济价值。

“村里人口只有319人,每到旺季,村里200多人都会参与玫瑰花采摘和加工工作,每个人都能增收一两万元。”西刘举人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志广说,任克莲成为食用玫瑰种植的带头人后,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开始跟着种玫瑰,村里计划邀请技术专家入户讲解和指导,帮助花农进一步增收。

在天津,像大杜庄村和西刘举人庄村这样的致富故事还有许多。一个个村庄的村民亮丽收入数据连接起了天津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的曲线。今年一季度,天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3%,实现首季开门红。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打造小站稻、蔬菜、畜牧、水产4条百亿元全产业链,新培育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市级农业产业强镇和20个市级特色产业示范村,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城乡收入比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同时,进一步做好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扮靓颜值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从天津市中心驱车一路向北,150公里后沿着马营公路后半段的山道前行,每到一个拐弯,或急或缓,都能从不同角度欣赏到郭家沟村的秀美风光:千米绿廊藤蔓缠绕宛如翡翠,各色花朵争奇斗艳美如油画,山水间民居依山高低错落,林木中鸟啼虫鸣不绝于耳……

五步一景,十步一画,这是郭家沟村“直给”的美丽。位于蓟州区下营镇的郭家沟村,素有“蓟北水乡”“山中不夜城”的美称,是京津冀地区名气响当当的度假村。2013年至2021年间,郭家沟村先后被国家相关部门授予美丽乡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最宜居村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2022年年底,郭家沟景区正式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也是天津市首个乡村类的国家4A级景区。

如果不曾了解郭家沟村的历史,很多人都会误以为这座小村庄的美丽来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012年以前,只有50余户人家、150余人的郭家沟村,还是一个交通闭塞、贫穷的小山村。由于郭家沟村位于蓟州区北部山区,耕地面积零零散散,人均耕地面积还不到1亩。

“我们的地都在山上,只能种点核桃、板栗,秋天摘下来卖一卖,当时村里看起来灰蒙蒙、光秃秃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出去打工,听说我们是郭家沟的,大伙都笑。”回忆起十几年前郭家沟村的景象,村民张凌峰直摇头。

外地人有意或无意的笑声,深深刺痛了郭家沟村村民的心。“这种情况必须要改变!”郭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金领下定决心要将村里容貌焕然一新,“以后再说是郭家沟的,要让别人羡慕。”

说干就干,20123月,郭家沟村抓住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这一难得的机遇,以“京津地区最具中国北方民居特色的水乡旅游目的地”为定位,不搞大拆大建,对现有村庄、民居、环境、景观进行改造提升。“我们改造民居房屋、道路、里巷街道,新建旅游接待设施、示范房和安置房,打造水系景观、景点,进行管线入地和变压器增容,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对村庄进行全面绿化。”胡金领介绍,目前,郭家沟村有农家院46户,占到全村的90%以上。

取得眼前这样的成绩,是持续不断乡村治理的结果。“郭家沟村在区、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聚焦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及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托幼、特殊群体关爱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做法。”胡金领说。

今年,郭家沟村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路途上将再进一步。“我们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者,也是受益者,我们将继续遵从绿色发展理念,对部分农家院进行改造提升,打造夜晚灯光秀项目。”已经当了23年村支书的胡金领,想法颇为深远,“作为专业化的旅游村,乡村的文化氛围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年我们计划把村史村志重新整理完善,出一本书,挖掘郭家沟村的根脉,讲好郭家沟村的故事,树立起村民高度的文化自信,提升乡村文明和软实力。”

华丽蜕变的郭家沟村是天津奋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动人缩影。

在天津,总能领略到村落的美丽:比如,位于武清区最北端的李大人庄村,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窘境,搞起了采摘、陶艺、露营、露天电影,变身网红打卡地;比如,静海区良王庄乡岳家园村大力打造“江北水镇”,弘扬“舞龙”等民俗文化,处处展现新时代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和乡风文明;再比如,宁河区宁河镇杨泗村将1000亩稻田打造成景区,油菜与水稻轮耕,既可以提高土地肥力,游客还能在春天赏油菜花,夏秋看稻田画……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路上没有终点。接下来,天津将在前期工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着力在“宜”“和”“美”三个字上做足文章。以精心创建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精准扶持800个经济薄弱村为重点,加快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乡村风貌引导,留住乡风乡韵乡愁,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春华秋实,耕耘不辍。在津沽大地的热土上,乡村振兴的故事未完待续。

 

想获取更多公考资讯、资料干货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博学公考”

微信咨询:18072923593 (王老师)      18072923682 (徐老师)

分享到:

浙江博学成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6039167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2006-2024 www.bxgw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